袁老抬起手指了指乔喻,闷声说道:“你小子,懂的很多啊?你以为导师让学生干嘛,学生就要干嘛?”
乔喻诧异道:“难道不是吗?您跟田导让我干嘛,我从来都是言听计从啊。当然我指的是学习跟研究这块的。”
袁正心被说的没话说了沉思了片刻后说道:“行吧,乔喻,你这套公理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
每一步都需要严谨的定义,证明跟验证。从基础公理入手,逐步引入你说的那些包括模态距离、几何结构、拓扑结构这些。
中间还要通过一些数值实验跟跨学科协作推动。所以课题组人选这块你不能太任性。我会给你推荐几位教授。”
乔喻慎重的点了点头应道:“放心吧,爷爷,我现在确定的人选也就薛教授、陈师兄、潘教授跟我妈妈,其他人选我都听您跟田导的。”
袁正心瞪了乔喻一眼,气道:“你那个陈师兄?好小子,你在燕北好的学了多少我不知道,这任人唯亲是真学到精髓了。”
“冤枉啊,爷爷!”
乔喻立刻叫了句:“我这还真不是任人唯亲啊。是,陈师兄科研水平的确差了点,但当时您都夸奖他做事写论文很细致了对吧?
这是陈师兄的优点。而且您总该对我有点信心吧?公理证明这一块我肯定没问题的,剩下好多东西都需要细致耐心的证明对吧?
让陈师兄去辅佐检查那些引入的基础性定理证明这明明就是物尽其用啊!我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只要让每个人发挥优势就行了。难道不对?”
抱怨完,乔喻一脸委屈的看着袁正心说道:“除非您对我没信心,觉得我的基础公理证明这块没法一个人做好!”
一番话倒是让袁老语塞了。
“行,行,行,你都有道理。哎……你回去跟你的导师商量一下,如果他没意见,那就这样吧!”
……
田言真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
于是最终“多重超越空间上的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课题组的名单两天便确定了下来。
乔喻自然是课题的发起人跟组长,燕北这边除了薛松之外,另外还有四位年轻教授受邀加入了乔喻的课题组。
研究偏微分方程跟微分几何的鲁岩松、研究李群的包元强,研究大数据抽样、复杂数据分析的张明贤,以及做图论跟低维拓扑研究的丁正刚。
至于华清那边则是除了潘敬元跟乔曦之外,另外加入了三位教授。
范舟,方建安,跟关路名。研究方向分别是多复变函数论,几何分析、辛几何以及超高维统计推断跟大数据算法。
排名最后的就是两所学校之外的陈卓阳了。
课题组组建之后,乔喻的项目申请书便由田言真直接提交了上去。
乔喻也有幸在燕北大学新生已经开始军训的时候跟着自家导师跟袁老去参加了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评审会议……
对于乔喻来说,这的确是次很有意思的经历……
感谢书友20190130224905377、eunehowel的打赏鼓励
我撤回了!
其实最初田言真打算带着乔喻参加评审会议,是让他对基金项目的评估跟审议流程,能有一定的了解。
这次是圆桌会议,主要是讨论数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些复杂课题跟跨学科项目。
但因为乔喻意外提出了一个想法,所以田言真让乔喻尽快将项目书写好,插了个队,提交了上去。
毕竟会议开始之前,相关专家就先要对项目书进行审核。
到了会议上,专家们是需要简要汇报分配到项目的主要亮点跟问题的,并进行评估。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项目,还会进行讨论跟深度剖析。如果出现了分歧,可能还会安排进一步讨论跟表决。
于是乔喻这次来的更理直气壮了。本来是旁听的,但现在是作为申请团队代表,在接受专家质询跟答辩。
事实上,在这份项目书正式提交之前,就团队组成意见,田言真专门找了乔喻关着门深谈了一次。
谈了些什么,两人都没对外说过。不过名单还是照着乔喻的选择,一个名字没改的提交上去了。
……
显然不止乔喻作为申请团队代表来参加会议。
乔喻开会前就拿到了这次讨论项目的目录。比如基于量子信息几何的机器学习算法优化。
要把将量子态的几何结构引入机器学习模型,研究量子态的分类和聚类方法,通过量子梯度优化算法。
又比如高维复杂数据的拓扑特征快速提取算法。据说如果成功的话能解决现有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瓶颈。
总之能受邀参加这次会议的团队代表,都属于专家比较看好的项目。
至于这些项目能不能通过审核,别人知不知道乔喻不清楚,反正他是不知道的。
关于评审会议里的弯弯绕绕,田言真跟袁老都没跟他提

